师德修养与课程思政
本课程共4个单元 243人已学习
课程简介:作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训项目之师德师风建设模块课程,本课程以提高师德教育有效性为课程创新的出发点,以促进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为落脚点,以提升青年教师道德水平和育德能力为课程建设的目标。课程内容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和经典教育思想中的深厚内涵,提炼与高校教师职业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总结职业道德和专业伦理中的主要原则,创新三全育人和课程思政的策略方法,引导和启发青年教师进行师德的自觉培育和育德能力的有效提升。学习方式从青年教师教学中面临的现实问题着手,采用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和实践反思等方式,促进学习者的自觉自省。
专题一:传统文化与经典教育思想,涵养师德。本专题系统梳理、诠释了中国师道传统中的“师德”经典论说,在当代语境下发掘中国师道传统的当代价值。通过诵读原典,深入分析并诠释中国师道传统中对教师人格修养、理想信念、气质风范、敬业精神、治学态度、学术原则、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要求,引导教师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中提升对“师德”的理解。同时,本专题还总结了中国传统经典中的“德育”教学案例,并在当代“德育”视角下总结其中所蕴含的教学策略并探索其学理依据,以期对当代“德育”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借鉴。
专题二:法律法规和法治素养提升,依法执教。本专题首先引导高校教师学习与自身职业密切相关的法律基本知识,明确自身的法律身份、法律行为和法律权利。从高校教师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个方面中经常面对的法律现象或者纠纷入手,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帮助高校教师梳理相关的法律关系,明确自身的法律义务和权利,知晓法律的底线和红线,从而提高教师法律风险的分析、判断和防范能力以及法律纠纷的应对、解决能力。教师不仅能够维护自身法律权益,而且能不断提升依法执教的实践能力,更能自觉提升法治素养和内化坚定法治信念,用自身的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之精神,成为社会主义现代法治的榜样力量,做好学生的表率。
专题三:职业道德和专业伦理教育,行为世范。本专题简单梳理古今中外道德与伦理发展脉络和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对师德规范和师德理想的要求。从高校教师日常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入手,引导教师学会运用伦理理论分析判断教育教学中的伦理问题,提高教师的伦理敏感性,促进教师在职业道德和专业伦理方面的自省和自觉,提升教师道德和伦理判断分析能力和行动实践能力,有效的防范高校教师的道德和伦理失范风险,帮助高校教师更为理性和从容的面对和处理道德两难和伦理困惑,让教师愿意从对伦理规范的遵从发展到对德行伦理的追求,在教学实践中锻炼“择宜”能力,从而树立高校青年教师良好的个人职业形象和高校教师更为典范的职业群体形象。
专题四:三全育人和课程思政教育,以德育徳。本专题聚焦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课程思政”,达到以德育德目标。学习内容包括:介绍“课程思政”在课程育人和教学质量提升中的意义,针对当前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重点讲授如何根据课程的学科属性进行“课程思政”目标的确定、如何梳理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专业课程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如何将“课程思政”贯穿在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全要素和全过程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与老师们分享不同学科背景下“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和教学策略。最后,请学习者结合所教授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教案设计。
采用线上小班化辅导,强调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和实践反思相结合
学员任务:在线自学+参与直播学习+测验+线上讨论+作业+作业同伴互评
指导教师:线上答疑+作业批阅反馈+直播指导
课程总目标:通过诵读和阐释中华传统经典,感悟文化中的师道和师德。能够运用学习掌握的教师基本职业道德、伦理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分析、判断并从容应对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困难和问题,提高师德修养,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主动进行“课程思政”,实现三全育人。
课程分目标:
1. 诵读并准确解释中国传统典籍之中有关“师风师德”的名言,了解中国“师道传统”;
2. 分析中国古代教育家所采用的教育教学策略,并反思这些教育教学策略对现代课堂的启发;
3. 能够解释与高校教师职业相关的基本法律概念、基础法律知识和重要法治观点并对相关问题有法律上的基本辨识判断和思考推理;
4. 辨析与高校教师职业相关的法律纠纷案例,阐述基本的法律救济方式和相关法律风险的防范和纠纷解决的措施;
5. 阐释依法执教实践能力提高的具体行动策略,表述依法执教对于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价值;
6. 理解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对教师师德的理想、师德规范的要求;
7. 运用伦理学理论分析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道德伦理两难案例,并作出伦理决策;8. 针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伦理维度的教学反思,锻炼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 “择宜”素养;
9. 理解“三全育人”和“课程思政”的内涵,运用“课程思政”设计原则,进行课程设计;
10. 通过分析不同学科教学设计案例,反思和判断“课程思政”是否在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全要素和全过程中实现。
《师德修养与课程思政》课程是接受教育部网培中心委托立项,经多学科专家团队经过近一年时间共同研发,并在校内线下参与式学习基础上逐步完善的教师在线培训项目。该项目以提高师德教育有效性为课程创新的出发点,以促进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为落脚点,以提升教师道德水平和育德能力为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和经典教育思想中的深厚内涵,提炼与高校教师职业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总结职业道德和专业伦理中的主要原则,创新三全育人和课程思政的策略方法,引导和启发青年教师进行师德的自觉培育和育德能力的有效提升。学习方式从教师教学中面临的现实问题着手,采用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和实践反思等方式,促进学习者的自觉自省。本项目适合所有教师参与的师德师风教学模块和教学能力提升研修。
教学团队:
李赛强,教授,毕业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获教育博士。北京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国际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东北地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研究专家工作组成员,中国高校教学发展网络(CHED)学术委员会委员,加拿大教学技能工作坊ISW培训师,英国HEA (Higher Education Academy)学术组织会士(Fellow)。2005年美国鲍灵格林州立大学教育学院访问学者,2020年加拿大女王大学医学部专业发展与教育学术中心访问学者。业务专长教师发展课程和研修项目设计、教师培训和教学咨询。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教师发展、大学生学业指导,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讲课程《工程伦理》,国际生硕士课程《中国高等教育》、《中国概况》和教师教学发展系列工作坊。
孙雪霄,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古典诗学、语言与文化传播研究。为山东大学本科生开设专业必修课“中国古代文学”,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开设“传统文学修养”、“国学经典导读”。荣获山东省第五届高校青年教学比赛文科组一等奖、山东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山东大学“我最喜爱的老师”、山东大学“青年教学能手”。参与教育部“师德培育与育德能力提升”课程建设。参与教育部“神韵诗研究”课程建设,该课程获“国家精品慕课”。
朱征军,山东大学本科生院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教师发展科科长,讲师。山东大学法学硕士,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读博士。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国家一级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加拿大教学技能工作坊ISW培训师。参加过台湾大学教学发展中心专业发展研习课程研修班、国家教育学院-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教师发展高级研修班和上海交通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人员研修班的学习,负责中心教师教学发展课程和培训项目的组织开展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高等教育教学、大学生成长发展指导和高校教师发展与学生教育管理中的法律问题。
唐丹,西华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法学院副教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ISW教学技能工作坊国际认证引导员,西华大学教学名师、西华大学优秀教师。全国第三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科组一等奖(第一名),四川省第三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科组一等奖(第一名), 四川省第五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科组评委。省级在线开放课程《中华法文化的制度解读》、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中国法律史》负责人。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西华大学唐丹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西华大学“教师学院”名师教学团队、西华大学3H教学工作坊负责人。
周利云:西南财经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学资源与研究岗,主要负责学校在职教师教学培训工作,开发ISW、可视化教学等教师培训项目资源,承担项目设计、引导员团队建设、培训手册编制等工作并担任培训师。主讲《教学测试与评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等本科、研究生课程。获四川省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各一项,主持校级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程两项。
主创团队
李赛强
山东大学
孙雪霄
山东大学
朱征军
山东大学